Sunday, January 29, 2006

蝴蝶效应 on me (1)

所谓蝴蝶效应,通俗点说就是我在binghamton打个喷嚏,日本东京附近海面就吹龙卷风,把小日本给“湿”一次。
这次去nyc中领馆换护照,我也体验了一把蝴蝶效应的威力。
话说中领馆规定当日急件申请必须当日中午12点以前递交。为了赶上这组织规定,我早早地5点半就起床,6点半福特车的4个轮子就开上了rt-17e。根据常驻nyc同学线报,中领馆附近没地铁,也就相当于人在成都没自行车一样的不方便。虽然我们的公仆说可以做m42号线公车,下车就是领事馆大门,可惜人人都知道在nyc坐公车==迷路。这就好比让你从北京西客站坐公共汽车去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请问怎么坐车?

rt-17e上空旷得紧,我混在3辆sedan中间紧紧咬着一个大18轮,漫天的雪花夹杂着18轮溅起的雪盐泥浆向我的车窗压来。我想我的车后来变成灰白色跟这个很有关。路况和天气虽然不好,可喜得是警察叔叔一般这个时候不会勤奋了。所以18轮开到了85迈,溅起的泥浆和排开的气流害的sedan们老是超不过他,或者说不敢超他(不过很想操他倒是真的),很是郁闷了一阵,直到他下了高速,剩下的几个sedan 又欢天喜地得你追我赶起来,仿佛小孩离开了家长。

总之一路很顺,即使加上中途加油和上厕所,10点05也就到了那个什么跨海大桥,转bronx express way, hutchinson expressway直奔queens而去。10点的太阳就像法拉盛的人气,一个字:旺!所以那个路堵呀。10点40总算开进了香港超市屁股后面的停车场,居然找不到12小时绿区的停车位,只能在红区搞一个3小时的。第一只蝴蝶飞起来了。

当时掐指一算:5分钟停车跑到缅街地铁站,11点15到时代广场。根据gps计算,时代广场到中领馆1300米,而根据我目前的体力和耐力,我预计13分钟能跑完全程(汗),所以,11点半左右能到中领馆,办护照的人应该没那么多吧?都春节了....

这么想着,就坐进了7号线的地铁车厢了。足足等了5分钟才发车,居然是local的,慢的跟蜗牛似的不说,开2分钟就停一站,我急!不停地看表。最可狠的是那个门老是关不紧似的,非的来2次,每站如此,耽误n分钟。检修工真是吃白饭的。这是第二只蝴蝶。


10点30,总算到了时代广场。花一分钟小跑,出的地面,人头攒动,一个字:挤。中领馆其实很好找:出时代广场的地铁站,沿42街往12大道方向“抵垄不倒拐”。今天的风很大,最郁闷的是我需要“迎着风向前”!11点50总算跑到了中领馆门口。还好人不多。赶紧领排队号,我是p93,还有三个人在我前面。不知道10分钟能不能搞定。大屏幕上的电子钟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都11点59了,居然还是p92,nnd!怕是要住在nyc了。当大屏幕上的电子表显示12点05的时候,轮到我了。我看了看我的手机,11点58!!搞什么嘛?当真人民公仆走在时代的前面?!虽然不满,心底还是暗自高兴:看来今天冥冥中注定是有惊无险,咱凡事倒要掐着时间准点过就是了。

12点办完护照延期申请,还约了在曼哈顿中城工作的老同学出来措一顿,嗯,这时间好像有点紧...我心里盘算着。

Tuesday, January 24, 2006

最近够忙

一个英国的会议批下来了,所以就忙着筹备2月中的英国之行。这不准备不知道,一看需要的材料,可着实吓了我一跳:为了准备英国签证,我还要准备好美国签证,而为了签美国签证,我又要需要加拿大签证因为需要去加拿大签第三国签证。而为了所有的签证,我要去renew护照。
原本有次异国之旅的机会,很高兴了一番,现在光是签证就烦透了心。为了这个签证,我需要去纽约市两次,
去水牛城一次,去加拿大魁北克一次,够远的,路上就够折腾3,4天。
本来今天要去nyc给护照延期,可惜折腾半天,发现中午12点前是到不了了,半途折回。
虽然浪费汽油,污染了环境,倒是有别样的发现:笼罩在晨曦淼雾中的山丘竟是如画般迷人,可谓处处是景。看来搞摄影,除了技术和器材,勤快是一个重要因素。

Saturday, January 14, 2006

一种可能的基于网络的大规模计算盈利模式

昨晚上没怎么吃东西,所以半夜就饿醒了。躺在床上脑子供血充足,所以就开始胡思乱想。

最近国内超级计算机的讨论比较火热,不是集中在技术,而是应用。大规模计算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可惜专业经济学对这方面还缺乏定量的分析。当然,要对生产力有促进,关键在于应用。就好比网络泡沫的兴起和破灭,也是对web应用的一个认识过程。google的盈利能力关键也在于对web上基于应用的盈利能力的再开发。好比google的AdSens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免费提供邮件空间和blog空间,然后让大家都来在这个免费应用上替我的客户打广告。申请这些空间的人越多,我打广告的对象就越多,客户就越喜欢上门,于是google就越有钱,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免费空间,于是,越来越牛。所以所谓应用,关键在于分布式的信息提供和聚合能力。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和高速网络的兴起使得这成为了现实。

于是我想,仿照AdSense的模式,利用网格技术,多核心处理器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兴许有巨大的商机。比如A是一个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供应商,B是一家网格计算服务商。为了推广下一代互联网的普及,A提出一个捆绑的上网方案:用户C如果要上网,他选择供应商A的下一代高速互联网,为了帮C节约费用,A向C捆绑一个网格计算程序要求C安装在自己的机器上。同时B向客户D提供大规模科学和商业计算服务,比如数据挖掘。B利用网格技术和高速互联网,将计算工程分解并派发到成千上万个C的个人电脑里面。然后根据每个C的计算量来分配B所收取的D的利润。

这样,对于C而言,他通过共享其闲置计算能力能够从内容供应商B那里得到二次再分配的利润。这样,每个A的用户又成为了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实现了低费用,免费甚至盈利型的上网;

对于B而言,其提供物理计算能力的门槛大为降低。任何一个超级计算供应商无需再购买,租赁大型超计算机,而是只需要提供软计算能力,即网格软件和相关咨询服务。

而对于超级计算的需求方D而言,它可以获得低廉的大规模计算服务。

对于A而言,它通过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即C必须使用网格计算软件多少小时*单位计算能力/小时,从而使费用相抵),可以吸引更多人使用IPv6的服务,而使用这项服务的人越多,B的计算能力就越大,盈利能力就越高。于是,这个也就跟GOOGLE一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了。

至于数据保密问题,我想首先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其次,网格决定了任何单位用户只能窥见极少一块数据集,因而对于单位用户而言他是无法RECOVER整个数据和算法的。B可以在派发任务时,有意识地将任务派发到地理和物理上相差较大的上网单元。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真的具备这样服务也未可。所以立此存照,希望风险投资人能够关心关心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