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05

转载:不好泡妞的JEEP

转载自《中国新闻》 ,这才是男人的文字

那辆97年出厂的切诺基,终于卖掉了。

  它的里程表最后停在18万公里的数字上。这18万公里的大骨架,基本上是由北京的二三四环所贡献。它绕三环路跑一圈的时间下限是50分钟,耗油指数是百公里15个字,最高速度的记录是160公里——这些数字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了。

  那是辆白色的切诺基,车身宽大,排气量2.5升四缸发动机,属于最基本的配置。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在驾驶生涯的最初碰到这样的车是幸运的。它视野开阔,坐在里面像置身于航空母舰的舰桥,离合器和刹车富有质感,踩着它们就仿佛能看见发动机正在努力干活。它底盘的高度也很让你有安全感,虽然比不上悍马视半米高的障碍如无物,可北京境内的寻常马路沿子也等闲视之,遇上堵车的时候让你觉得不上便道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曾经遭遇过一次追尾,一辆崭新的夏利在西二环上一头扎进切诺基的屁股下面——夏利随之被毁了容,掉了一地的零件和玻璃渣子,而我的切诺基掉了一地泥球——太长时间没洗车了,保险杠下存的一层泥这下全被夏利的车头给搓下来了。

  和这些相比,我也就对它在高速公路上人皆可超的表现一直宽容。它让我养成了一个不喜欢超车的习惯。我经常看见从我身边呼啸而过的大小车辆在前面不远处整齐地堵成一排,仿佛是早早赶过去等着我们的检阅。超过去是什么呢?不过是另一辆车而已。

  最远的一次,是在它年轻的时候去了一趟上海。最近一次远行,是去的位于河北境内的刘家河,十渡再过去20公里山路。在那里,我们吃到了久违的用柴火炖得稀烂的老母鸡,牙缝里塞的鸡肉,一直到开回了北京都舍不得把它抠出来。那次远行透支了它的生命,也间接预兆了它最终的命运。家里的车换成了奥迪A6,车好得一塌糊涂,可是我开惯了切诺基,它就像是长在我身上的一个器官一样熟悉。最近公司的老板要买车,征询我的意见,我便不合时宜地推销切诺基。他想了一会,说:不好,那车太慢,不好泡妞。(文/张京徽)

现代武侠

其实我不看武侠小说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感受武侠的精神,因为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侠义。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说“头文字D”不过是侠义的现代演绎罢了,颇为认同。黄秋生(拜托,我看电影从来只记演员名字),一个为了爱情放弃唾手可得的武林盟主地位的世外高手;儿子继承了老子的基因,用破旧的武器练出了绝世的武功。武林豪门在这个小城的出现打破了既有的宁静,于是厮杀不断...

最后恍然顿悟,周杰伦不就是郭靖么?可惜黄蓉当了援交女,可惜了...

我们来美国读书求学,用论文在学术界厮杀;我们工作后,用OFFICE POLITICS在商场厮杀;退休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归隐的理由罢了。

Wednesday, July 13, 2005

论战场2故意贬低天朝95枪族

最新的BF2是目前最火的FPS游戏,精美的画面,刺激的对战,逼真的战术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无不为这款游戏增添超强娱乐性。而最令偶(以及广大天朝和米国FQ,HJ,MJ)感到兴奋的是这次游戏中设定的对战双方包括了崛起的天朝,以及天朝庞大武器库中已经解密和还半遮半掩的CONTENTS,比如J10,和WZ10等,一再挑战偶们意淫的极限。

不过在BFHQ得设定中发现,天朝最新95枪族明显设定偏低,包括威力和精度。出现在BF2中的95枪族包括供特种兵使用的短管突击版和班用轻机枪。使用中明显感觉虽然其精度在面板中标定为高,游戏中实际使用起来比米国霉菌使用的M16A2精度和威力都要低。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早在2002年,米国的著名枪械评论专家David Fortier在其一段评述95枪族的文章中,通过引述从未知渠道获取的PLA 95枪族射击试验资料,认为95以及配套5.8mm*42mm全金属尾锥钢壳弹在精度上要明显优于俄国AK74M配5.45*39全金属尾锥弹,略低于北约系的比利时FNC配SS109弹。600米距离射击3.5mm北约加强钢板,穿透力和剩余动能高于俄国和北约产品,精度略低于FNC。

事实上,在2003年8月份,大陆《轻兵器》杂志即对于此测试结果予以解密,报道了中国5.8毫米(DBP-87)、北约5.56毫米(SS109)、俄罗斯5.45毫米(7N6 轻钢芯弹)三种子弹测试:

1.对距离640米处3.5毫米厚的A3钢板射击,5.8毫米与5.56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18.2%。

2.对距离700米处3.5毫米厚A3钢板射击,5.8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56毫米子弹穿透率为72.7%,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0。

3.对距离300米处10毫米厚的A3钢板射击,5.8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56毫米与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0。

4.虽然长径比大的弹头在击中目标时,飞行稳定性更容易被破坏,翻滚力矩增大,极易造成弹头翻滚,扩大目标创伤面,但是PLA军方在90米距离对麻醉活猪射击用以测试子弹在肉体内翻滚形成创伤的能力的实验,结果为5.45毫米子弹向目标传递的能力为228.3焦耳,形成空腔容积为59.7立方厘米;5.56毫米子弹则为129.4焦耳与48.2立方厘米;5.8毫米子弹仅为133.3焦耳与34.8立方厘米。不过通过对600m距离上2mm厚的冷轧钢板加松木板构成的复合目标射击试验对比,DBP87弹侵入木板的深度达到140mm,比7N6弹深24mm,比SS109弹深54mm,表明DBP-87对着防弹服的目标射击时,威胁更大。

此外M16A2发射北约SS109弹的时候枪口动能为1765J,发射M193弹时为1722J;而95枪族发射DBP-87 5.8mm弹药,枪口动能为1952J,可见95枪族在对目标射击时候,特别是对那些穿着重型防弹衣的突击步兵而言,其威力决不在M16A2之下。对于供特种兵用的短管版95,其枪口动能可参考短管版M16,即M4,其发射SS109弹枪口动能为1645J,可见短管95的枪口动能应该不会低于M16A2,或者至少差距不大。

精度上,95枪族虽然略逊于北约SS109,但是差距不大,数据如下:

散布精度(cm,300m,R50), 95式DBP-87弹为6.6,FNC用SS109为6.4,也就是说300米距离对半身胸靶设计95的散步半径只比FNC大了2mm,实在是不足以影响步兵突击时射击的精度。我就不信这点差距能让我“每消灭一个敌人都要多用几颗子弹”!

综上所述,米国人实在是不厚道呀。

5.8mm弹和9mm弹药创伤弹道对比图,5.8mm弹看来很狠毒呀(上图为5.8mm创伤痕迹,下图为9毫米的)

Tuesday, July 12, 2005

自行车漂移大法 zt

今天从网上看来的。《头文字D》着实让漂移这个名词火了一把,有钱的,没钱的;有条件的,没条件的,统统上阵,发扬全民大练兵的热情。从这短短的一贴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天朝太祖至理名言呀。原文如下:

最近看完了《头文字D》(INITIAL D)的动画片和电影,感慨颇多,自己也发奋要成为一名车手,不过,由于经济问题,本人只拥有一辆山地车(不要砸我)。不过,经我的研究总结发现,原来我在上学的时候也做出过“逼力漂移”啊。下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漂移,其实就是甩尾,也就是英文的Drift,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行车甩尾,并且尽量不要减速,也就是赛车里讲的“高速入弯”(很专业吧)。那既然要做高速入弯,要做甩尾,自行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是山地车,或者将是宽轮车,假如你要是骑个“28”玩漂移,摔坏了身子别怪我啊。还有就是,此漂移大法在城市中仅适用于右转弯,至少在郑州是这样。

好,现在开始向大家正式介绍单车漂移大法。首先,我们以高速行驶在路面上,这是的车速应该在30~35km/h,看准刹车点,采用短握后刹车的办法出现漂移(后刹车一定要调整到很舒服的感觉),那么,这个时候刹车点的选取就很重要。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慢慢尝试几次,也可以发现其中的“点”,这里面更多的是一个感觉。这时注意,一定要将车身向右侧倾斜,大约与地面成45度角。刹车距离一定要短,感觉到车子后身出现漂移后就迅速丢开刹车,然后奋力登车,使其速度尽快恢复到30~35km/h(因此选用变速车效果是最好的)。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利用自行车做出逼力漂移的超酷动作啦。

相信看过《头文字D》的朋友都了解里面有一个拓海利用排水沟进行的不减速过弯的场景,那么,根据我的实际尝试,我总结出一套利用盲道不减速过弯法,自然,主体也是自行车。这套过弯法局限性比较多。我是七中的学生,每天呢都要骑车走后门入校,那么在最后一个弯角处,我就会用到这一招。

前面的车速和要点,同普通漂移过弯是一样的,只是在原来要进行刹车漂移的时候,我们要将车子骑上盲道,仍然是与地面成45度角,这次可以不用刹车,因为出现45度角后,车子自然就想右转弯,那么此时就令车子的后轮抵在盲道突出的棱角上,是盲道的棱角成为提供你车子向心力的工具。这样,你就可以毫不减速的转过一个90度的弯角。

好了,要讲得已经讲完了,我的语文不好,可能表达得不清楚,还要大家见谅,有不明白得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切记在练习时不要伤害到别人。

Sunday, July 10, 2005

我也谈谈我对SAS的看法

近日读到网络上有人对SAS的评价,认为有很多缺点,主要归纳如下:
界面不友好;无纯交互式界面,如R,matlab之类的;编程语法太有“个性”。

我认为:

界面上,SAS最早是为基于UNIX系统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开发的,所以其界面很丑,最关键是移植到WINDOWS系统后还不思悔改,不过8.0以上版本我个人觉得已经好多了。其实界面主要是要简洁,我觉得这一点SAS做的还是不错的(我个人喜欢MATLAB的界面)。

处理方式上,SAS需要编程序,因为SAS的目标用户群是从事专业统计和数据处理的人员,因此首先要求编程来操作的方式对于这些人来讲是不高的要求,其次,并且对于专业的数据分析应用,我个人认为用编程序的方式更好,因为控制能力更强,处理能力更高,特别是很多分析都是一系列统计过程的综合,必须要进行编程。我对SAS唯一感到不满意的是缺乏交互式环境,进行简单的统计运算比较麻烦。此外,SAS特有的编程语法使得实现新算法不容易。不过考虑到SAS不是为开发算法,而是为了直接应用已经发表的算法,人家卖的就是算法,因此个人觉得还是合理的。在开发统计算法的时候,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算法需要特别的,高速的数值处理方法,因此通过SAS/C借口,借用C语言开发算法核心才是专业的处理方式。

另外,SAS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是任何别的软件无法比拟的。一般商业应用中,数据量都是GB,甚至TB级别的,我接触的小型数据集一般都是百万个记录级别的,每个纪录有超过1500个变量,更别谈那些大型数据库了。SAS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得其在处理这类超大型数据集时效率非常高,是别的软件不可比拟的。而要对这么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是非常复杂,系统的工作,有必要以编程序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至于SAS得奇怪语法问题,每种第四代语言(4GL)都有其特殊的规定,不足为怪。另外,正是因为SAS奇特的语法才养活了全世界数以10万记的SAS编程员和SAS CONSULTANTS。

对于交互式运行,我认为可以用SAS/MACRO将PROC打包,用SAS/AF提供图形界面,单独提供一个模块。

最后,借助CATALOG文件,我认为可以实现PSEDO-OOP编程。由于SAS的STATEMENTS属于FREE-STYLE型,使得SAS的程序很不容易标准化;每个人对同样一种类型的任务有多种实现方式。实际上,任何任务都可以分解为标准化的更细小的任务,如果借助CATALOG文件,用MACRO将分类标准化的任务打包,就可以大大提高SAS编程的效率,并具有一定的商业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CONTRACTOR。

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统计或者计量经济学分析,用SPSS,或者EVIEWS足以。

头文字D翻译考 (1)

看了头文字D。

一直不懂这是啥意思,英文不是叫INITIAL D么?搞了半天,是日文原文。拜托老大,在国内放电影干嘛不用中文片名呢?以为这样很酷呀?既然官方不准备用个中文的名字,我就自己试试看了。

这个D,就是DRIFT的意思,就是漂移了。漂移是什么呢?

漂移是飚车的人的说法,简单来说,漂移就是让自己的车在路上向入弯方向的另外一边滑。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非常复杂。车手在入弯漂移后,不仅仅是要回复直线行驶,相反他通常需要过度甩尾以进入另一个漂移过程。因此很多车手在山路弯道做漂移,因此这些地方有很多连在一起的急弯。事实上,一个好的漂移车手能够连续过5到6个急弯而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刻意控制轨迹。

严复关于翻译要求的“信,达,雅”。看来我得研究一下如何翻译。

Thursday, July 07, 2005

240度近视开车130迈

独立日去了PA 的 DORNEY PARK玩。这次彻底揭示了自己的潜力:
头天晚上看星球大战EPI-6直到凌晨4点钟才睡觉,然后第二天早上7点15起,猛喝两杯咖啡提神。其实根本不需要,因为后来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
到了DORNEY PARK发现都是比较生猛的活动。最高的STEEL FORCE没敢玩,心里对高度的恐惧还是占了上风。不过翻滚型的难不过我,LASER,HYDRA THE REVENGE都玩了,不错不错,发现自己对这个一点也不怕呢。不过小时候坐云霄飞车可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的....
后来LD要求去玩急流勇进之类的项目。由于没有经验,低估了水花的力量,结果两个傻人带了游泳衣不穿,倒是周五郑王穿得一身淋了个落汤鸡。某人本来还故意穿了新买的POLO想美一下,结果,嘿嘿
下午去玩WILD WATER KINGDOM,好么,玩得兴起,结果眼镜弄丢了,还丢了两次,第一次找SUPERVISOR找了回来,不长记性,结果最后在玩一个毫不激烈的游戏的时候又弄丢了。
这下可好,没眼镜儿可没法开车呀。这次机会就没上次好了,找不回来了。怎么办?倒是SUPERVISOR一语点醒梦中人,LOST AND FOUND 去找。
当然了,我的目的不是要找我的眼镜儿,因为在池子里没找到,LOST AND FOUND肯定也没有。但是LOST AND FOUND有好多遗失的眼镜儿,不妨自己去那里“配”一付.....
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里找到LOST AND FOUND,感觉这名字真形象呀。哗啦一大堆,可惜大多是墨镜,看来平光镜在水里面不好找呀。从不多的里面选了一付度数接近的,得,感觉还有200多度的差距,凑合着用吧。
近视眼开车就是晕呀,距离标志牌10几米才看得清楚写了些啥,惊的出了一身汗,多亏有GPS,照着线路开,把车速压到平时的80%左右,费了2个半小时总算开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