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我第一次挣钱

话说高中那会儿,正是甲A如火如荼的黄金年代,成都更是有金牌球市职称。

95年的四川,青岛保级之战是最为经典的,4:3。我的第一桶金,不是坑,就是在那天挖的。当时黄牛党盛行,只要你有票,倒手就能翻倍,但是关键是要有票。

要有关系才能有票,除非去通宵排队。当然这个问题难不到我。同学,人称小胖娃,有亲戚在全兴球迷协会,据说还是高级干部。便怂恿小胖娃儿去找他舅。当时是求人办事,希望有张乙票也好,能挣40多呢。结果小胖娃更狠,拿来3张最高级甲票,直接坐主席台下头的。这个还不是最牛比的,小胖娃居然是啬得票,而且还是联号。当时就骂他:咋个不再整几张喃?

“小心撑死”小胖娃儿丢给我一句。

那个时候还是学生,初次去当黄牛党,怕是要遭黄牛党劫了。我们就先装球迷吊票,问了一下市价,心头基本有数,然后就开始自己卖。

一开始很WS,两个人贼眉贼眼,看到一个问票的凑上去问:师傅,要不要票?我们一般问那种看起来很伪,但是有米的中年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人是不会在乎价格的。这些人也不懂球,看球主要是个气氛。搞笑的是转了半天又碰到我们最先问价的黄牛,结果那人很惊讶:咋个是你们呢?“咋个不是呢?”

后来的过程记不清楚了,反正就是双手插兜里,见到个像有米的人就凑上去问:师傅,甲票要不要?280,便宜的...当时的票很俏,旋了20多分钟,3张票就出手了。

辛苦了那么久,总不能亏待自己三,假巴意思也是个球迷,回家看电视也来不及了。于是跟小胖娃一合计,吊丙票。

开场前是张票就很贵,但是开场5分钟后黄牛就开始跳楼了。反正开场5分钟就进球绝对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硬是磨刀快10分钟的时候才搞了两张最撇的丙票:站票!没得位置的。一个人10块钱。

那张球很经典。姚夏一战成名。似乎“生儿当如姚夏”就是那会儿传开的。当川军保级成功的时候,我激动地哭了:川军保级成功,明年的球市有保证了...